2025年5月17日,阳光明媚,万物生机勃勃,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举办了科技活动周系列科普活动,数学科学科普点今年在数学科学学院新楼布点开放,来自不同学校的数千名中小学生参加了活动。本次活动包含五个科普项目:“灵境对话:高保真数字人实时交互系统”、“AI for Manufacturing”、“鲁班锁”、“橘皮成型”和“纸片阴影艺术”。
参观者首先体验了一楼的两个项目——“灵境对话:高保真数字人实时交互系统”和“AI for Manufacturing”。“灵境对话:高保真数字人实时交互系统”项目融合了自研数字人建模、驱动与生成算法与多模态大模型,让数字人精准复现微表情口型,兼具语义理解与逻辑对话能力。参观者可与数字人进行实时自然交流,亲身体验人工智能与三维重建技术融合带来的未来交互方式。另外,这个项目还展示了一种神奇的光影现象:一块看似透明的白板,当光线穿过它时可以在墙上投影出形状各异的阴影,引发观众对其中的数学原理产生好奇。
在高端装备制造中,从飞机发动机叶片到新能源汽车电池,每个零件都是数学算法与工业智慧的结晶。“AI for Manufacturing”项目通过实际操作,让中小学生亲身体验数学作为核心力量赋能工业智能研发、制造与管理,数学与AI的深度融合,正推动制造业向更高水平智能化迈进。
结束一楼的参观后,参观者在志愿者的指引下继续体验三楼的三个项目:“鲁班锁”、“橘皮成型”、“纸片阴影艺术”。
“鲁班锁”是一种启发于中国舌代榫卯结构,将三维模型分解为一系列按指定顺序拼接的块状部件。各部件通过凹凸设计紧密嵌合,形成稳定的整体。同学们在智力比拼中乐此不疲,充分体验了传统机械智慧的魅力。
“橘皮成形”项目的是将平面模型映射至橘子表面,通过计算生成割缝路径,切开后即可得到目标形态(如凤凰、蝴蝶等)。展品以惟妙惟肖的造型,展现了数学与艺术结合的巧妙。
“纸片阴影艺术”则是通过巧妙设计物体轮廓,使其能够在灯光下投影出多个不同的图像。孩子们按图裁剪并组装纸片,亲手制作出能呈现多样图案的阴影艺术作品,在互动中感受几何与光影的趣味。
参观过程中,孩子们始终兴致盎然,在寓教于乐的活动中既拓展了知识,又收获了探索的乐趣。这场别开生面的数学科普盛宴,不仅彰显了基础学科的创新活力,更为未来人才培养播下了兴趣的种子。
数学科学学院
撰稿人:郑婷月PB240104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