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数学专业培养指导性学习计划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2-09-28浏览次数:4769

2012年9月修订

一、根据“数学与应用科学专业”应用数学方向的培养方案,学生必须完成通修课程(共78学分)的学习。具体课程如下:

通修课程设置

课程名称

学时

学分

开课学期

建议年级

军事理论

 

1

 

 

人文科学素养

 

4

 

 

英语类

8

学生根据自己英语水平选班上课,具体情况说明见《修订原则》中通修课设置英语类部分。

数学类

25

数学分析(1

120

6

1年级

数学分析(2

120

6

1年级

数学分析(3

80

4

2年级

线性代数(1

100

4

1年级

线性代数(2

80

4

2年级

物理类(乙型)

14.5

力学与热学

80

4

1年级

电磁学(B

80

4

2年级

光学与原子物理

80

4

2年级

大学物理―基础实验

60

1.5

春、秋

1年级

大学物理―综合实验

40

1

春、秋

23年级

政治类

15

形势与政策(讲座)

 

1

1年级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40

2

1年级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60

3

1年级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60

3

1年级

重要思想概论

60

3

2年级

重要思想概论实践

120

3

*

2年级

体育类

4

基础体育

40

1

1年级

基础体育选项

40

1

1年级

体育选项(1

40

1

春、夏、秋

 

体育选项(2

40

1

春、夏、秋

 

计算机类

7.5

计算机程序设计(A)

计算机程序设计(B)

60/40

60/60

4

1年级

数据结构与数据库

60/30

3.5

春、秋

12年级

通修课学分小计

78

 

 

其中包含的数学课程为:数学分析(A1,A2,A3),线性代数(A1,A2),共24学分

二、在前五个学期完成学科群基础课学习,具体课程如下:解析几何、代数学基础、微分方程I、实分析、概率论、复分析、近世代数、微分几何,共31学分

三、在第七学期之前完成专业核心课程的学习,具体课程如下:数学建模、运筹学、组合学、数理统计,共14学分。

四、选择应用数学方向的学生,根据培养方案,为达到毕业要求还需要选修不少于29学分的课程,包括专业方向课程8学分,以及自主选修课程21学分。其中专业方向课程可以从如下课程中选择:数学实验(2学分)、小波分析(3学分)、符号计算软件(2学分)、图论(4学分)、随机过程(4学分)、算法基础(3学分)、应用数学选讲(2学分)。

下面根据学生将来的不同发展方向,分别给出选课的建议:

1)本科毕业后希望出国深造

请一定注意数学基础课的学习。即在完成数学学科的“学科群基础课”和计算数学方向“专业核心课”学习的基础上,选修基础数学方向的“专业核心课程”(包括拓扑学,泛函分析和微分方程II),同时从基础数学“专业方向课程”中根据自己将来可能从事的专业选择两门左右的课程。相比于单纯追求高GPA,完整的数学课程学习更会增加你申请成功的可能性。例如,从事应用数学研究,没有学过泛函分析是令人难以接受的。

2)本科毕业后继续读研

因应用数学专业属于覆盖多技术的交叉科学研究领域,进一步深造的学生将来有可能从事对应用数学问题的理论研究与定量分析,解释与预测相关应用学科中发现或尚未发现的现象与特性。下面分别针对与本学院相关的现状,对组合与图论、生物数学、信息与统计、反问题等方面,列出建议学习的课程。

组合与图论:它涉及数学与计算机科学,为设计和分析超级并行计算机互连网络培养高级理论研究人才。需要研修的主要课程可以考虑图论、组合网络、代数学、随机过程、回归分析、符号计算软件、小波分析、泛函分析,算法基础等课程。另外还建议选修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开设的部分课程,例如现代控制理论(4学分),计算机控制(3学分),并行计算(3.5学分)等。

生物数学:以数学方法研究、解释与预测生物学、医药和生物技术中的现象和问题,同时对与生物学有关的数学方法进行深入理论研究。其一般方法是建立被研究生物过程的数学模型并对其进行定量分析,并对理论结果给出生物解释或预测。需要研修的主要课程可以考虑随机过程、现代偏微分方程、数理统计、泛函分析、应用动力系统、生物数学导论、符号计算软件。另外还建议选修生命科学学院的部分课程;如细胞生物学(3学分)、分子生物学(3学分)、系统生物学(3学分)、生物系统数学建模(3学分)等。

信息与统计:,它研究如何有效地收集数据、分析数据和提取信息,并为决策提供依据的一门学科,它也是与其它科技领域交叉性较强的学科。需要研修的主要课程包括之可以进一步选修:数理统计、随机过程、符号计算软件、泛函分析、随机金融模型、应用概率等课程。

反问题:主要研究数学理论与非直接测量之间的关系与解释,这些非直接测量包括例如例如医学成像、传感器、遥感技术在环境和气候的建模与研究等。需要研修的主要课程可以考虑随机过程、现代偏微分方程、泛函分析、高等实分析、应用动力系统、非线性分析基础、符号计算软件等课程。

3) 本科毕业后就业

对自动化、智能仪器、通信等方面就业有兴趣的学生,可以在优化和控制论方面加强选课,建议包括随机过程(4学分)、符号计算软件(2学分)、图论(4学分)、组合网络(3学分)、小波分析(3学分)、算法基础(3学分)等课程,另外还建议从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开设的课程中选修一部分课程,例如现代控制理论(4学分),计算机控制(3学分)、现代通讯原理(3.5学分),信息论基础(2学分)等课程。

对精算、金融数学分析、保险等方面感兴趣的学生,可以进一步选修管理学院的一些课程:例如数理统计(4学分)、随机过程(4学分)、实用统计软件(3学分)、宏观经济学(3学分)、微观经济学(3学分)、风险管理与保险(3学分)等课程。

学生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计划,进一步咨询相关方向老师,或在全校其它院系选课,完成自主选修课程21学分的学习。

拥有良好的数学基础和背景,将更有能力在迅速更迭的现代技术领域一展身手。社会对数学好的人总有很强需求。除了就业的传统需求领域技术与工业行业之外,将来的更好就业前景将会是将数学应用到生命与医学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