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9日,第二届中法数学教育教学研讨会成功举办。会议由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数学科学学院举办,聚焦三校(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武汉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的中法数学人才联合培养模式及相关教育教学实践,邀请三校师生代表以专题座谈、科普报告、实地参访等形式开展深入交流与研讨,旨在持续加强数学人才培养的常态化经验共享,进一步拓展数学人才培养的交流渠道与合作路径。武汉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副院长缪爽,中国人民大学数学学院副院长王善文,三校师生代表70余人参加会议。会议由中国科大中法数学英才班中方负责人麻希南主持。

在座谈交流环节,缪爽、王善文、麻希南作为三校代表,分别介绍各自在拔尖数学人才培养方面的创新型举措和中法数学人才联合培养的阶段性成果。
在科普报告环节,武汉大学廖灵敏教授以“正规数、分形与重分形分析”为题引入正规数与分形分析两个前沿数学领域。他首先阐释了“正规数”的概念,并引入钱珀瑙恩常数等正规数的例子,帮助同学们理解了正规数随机且均匀的特点。随后,引入盒计数法维数与豪斯多夫维数的概念,并通过科赫雪花与谢尔宾斯基三角形等经典图形阐释了分形几何的特点和研究方法。报告重点讨论了如何运用“重分形分析”这一先进数学工具来度量分形结构内部不同尺度的复杂性与异质性,解释了纯粹数学在理解自然界复杂现象中的强大力量。中国科大沈舜麟教授以“Quantum mean-field limit to the fluid equations”为题系统地回顾了从非线性薛定谔方程到可压缩欧拉方程的半经典极限问题。报告重点介绍了一个标度模型,并详细分析了硬核极限、Gross-Pitaevskii极限及超稀薄极限等六大物理区域下不同的极限行为与对应的宏观极限方程。报告指出,通过量子平均场和半经典极限的结合,可构建起从量子微观系统到宏观方程的一条路径。报告深入探讨了如何从量子多体动力学出发,严谨推导出欧拉方程等宏观流体力学方程。本次报告介绍了量子平均场极限问题的数学研究进展,为在场师生提供了量子微观与宏观方程的联系,彰显了偏微分方程和数学物理的独特魅力。

在专题座谈环节,与会人员围绕特色化数学人才培养路径开展积极交流和互动。同学们踊跃发言,分享课程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和在校生活;教师围绕招生选拔、课程建设、培养模式、国际交流、班级管理特色举措等具体议题进行热烈讨论。
中法数学班师生先后于今年春季和秋季学期前往武汉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开展交流学习活动,此次研讨会为兄弟院校的师生拓宽了数学交流学习平台,激发了同学们学习前沿数学的兴趣和热情,持续加强了三校数学拔尖人才培养的交流与合作。
撰稿人:PB25030841琚睿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