逸兴同风起,鸢影绘春章 ——2021级本科1班4月风筝节系列活动

时间:2025-04-17


20254月,数学科学学院2021级本科1班举办了风筝节系列活动,于43日下午在东区2203教室开展风筝及漆扇制作活动,并于47日赴骆岗公园组织户外放飞实践。

43日下午,参与活动的同学如约来到2203教室。桌面上已整齐摆好风筝以及漆扇制作的各种材料。靠近门口的桌角排列着未拆封的丙烯颜料管,管口锡纸微微翘起,露出钴蓝与朱砂的色块切面。桌面中央铺陈着风筝面与漆扇,布质的风筝面折射着阳光,泛着哑光质感,其上绘制有各种形象生动的勾线图画。戏剧脸谱、工笔白鹭、卡通人物,如此种种,品类众多,令人眼花缭乱。白色的布底将简约的黑线条支撑成了饱满的图案,一块块空白是丰腴了黑色框架的血肉,无声间又仿佛一种呼唤,吸引着人们将自己的想象力化为斑斓的色彩填充其中。


同学们拿起画笔,纷纷在扇面和风筝上开始作画。或伏案勾画,或站立远观调整视角,同学们在创作过程中互相交流经验,分享颜料使用技巧。将滴落的颜料点染成星星,依照互补色法则拼接不同的色块,大家充分发挥创造力,画笔与布面的碰触迸发出灵感与喜悦。


47日,制作好的风筝在等待了几天后,终于在骆岗公园乘风而起。同学们在骆岗公园集合,恰逢艳阳天,正是放飞风筝的好天气。湛蓝的底色上,几缕白云轻盈又自在地飘荡。空气中弥漫着浓郁的青草香味,清新而纯粹,春天就这样顺着微风绵绵软软地淌进鼻腔里,沁人心脾。迎着风,同学们亲手画好的风筝像是在为起飞积蓄力量,风筝骨架微微颤动,彩色的风筝面猎猎作响。随着同学们奔跑的加速,风筝线被一点点放出,风筝也开始缓缓上升。风筝越飞越高,同学们迅速轻扯风筝线,巧妙地调整着角度。五彩斑斓的风筝搭载着逸兴在高空翱翔,将积攒许久的快乐肆意挥洒,将希望与憧憬播撒在澄澈碧空。

风筝与漆扇都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元素。风筝古称“纸鸢”,最早可追溯至春秋战国时期。墨子曾以竹篾制“木鸢”用于军事侦察,韩信曾以风筝测量未央宫距离,留下“十里风筝断线”之典故。风筝的含义随着历史演进也不断改变,逐渐成为民间的休闲娱乐。宋代《武林旧事》记载“清明时节,儿童放纸鸢为戏”。如今,放风筝已成为人们户外放松的一项重要内容。漆扇最早可追溯至战国时期,楚墓出土的漆器残片显示当时已有髹漆竹扇雏形。汉代《盐铁论》记载“漆扇绣纶”,说明当时贵族使用漆饰竹扇以彰显身份。漆扇不仅是实用的纳凉工具,其扇面上诸如花鸟、山水等图案也蕴含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本次风筝节系列活动,同学们借由 DIY 风筝与漆扇制作,领略传统文化魅力,并于骆岗公园放飞风筝,留下一段难忘的春日回忆。春日融融,毕业季的脚步也渐近了。同学们也将会如彩绘的风筝一般,愈飞愈高,充分张扬着青春的活力与创造力。对母校与同学的深厚情谊又好似风筝线,这是一份有温度的牵挂,标记着一段温暖又值得怀念的时光。


数学科学学院

撰稿人:林皓钧PB20010361